当前位置:首页 > 悔改之道 > 正文

悔改之道|第13讲 马利亚悔改(附文稿)

  • 第1集

本系列共20讲,欢迎持续学习!


第13讲 马利亚悔改

当耶稣被钉十字架,最后一个离开的是马利亚;当耶稣复活的时候,第一个见到耶稣的也是马利亚;当耶稣讲述自己受苦、受难、死而复活的预言时,众门徒中第一个相信的还是马利亚。马利亚本是罪人,悔改后成为主忠心的门徒。她的见证非常打动人,也非常激励人,让很多犯过罪的人,因着马利亚的榜样都愿意悔改,通过她知道了主悦纳悔改的心。

馨香奉献

耶稣医治好了西门的麻风病,西门为了表达对耶稣的感谢,就请他来参赴筵席。耶稣带着门徒、马大、马利亚和拉撒路一同前往。拉撒路是救主将他从死里复活的一位,马大在筵席中参与服侍,马利亚非常爱主。马利亚并不愿去西门家,因为这对他来讲,乃是一段不美好的回忆,但她依然和耶稣同赴西门家的筵席,并在筵席上表达了对主的爱以及她悔改的心。她付出自己所有的买了真哪哒香膏,将香膏倒在耶稣的头上,并且用眼泪为主洗脚,用头发擦主的脚,马利亚对耶稣所表达的真诚之爱是多么感人啊!

西门对耶稣所表达的感谢之意就比较肤浅,只是请耶稣吃一顿饭。耶稣来了,西门也没有给他洗脚、亲嘴,这些社交礼仪他都忽略掉了,因为他认为请耶稣吃顿饭已经很不错了。可是,马利亚却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来买了真哪哒香膏,这一般都是在王崩的时候才会用到,但她竟然用在了耶稣的身上,正如主对她的评价:她所做的,是尽她所能的。马利亚将香膏浇在主的头上和脚上,随后跪在耶稣脚前哭泣,眼泪湿了他的脚,她就用自己飘柔的长发擦干。她的泪如泉涌出,甚至达到给耶稣洗脚的地步。

大卫曾在诗篇里用夸张的修辞手法,说:“我每夜流泪,把床榻漂起……”(诗6:6)我也有热泪盈眶不能自已的时候,那是初信主在受洗时,看到两位弟兄以嬉笑态度参加这神圣礼节,他们没有真正明白受洗的属灵含义,随意敷衍去行,这令我心痛不已,我找到一片空地为这两位弟兄恳切祷告,痛哭流涕,这个经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
马利亚虔诚的举动,表明了她悔改和对耶稣献上感恩的心意。头在人的整体构造中位于首位,代表尊贵;脚虽是身体不可或缺的,却因着位置相对较低而代表卑微,但这并不是说脚的作用小。约书亚记里记载着让年轻人用脚踩着敌人的脖子,训练他们刚强壮胆。马利亚用代表着女人荣耀的长发给耶稣擦脚,她把自己尊贵和荣耀都放在耶稣的脚前,表达对耶稣的感恩。马利亚深知自己的卑微,她俯伏在地如尘埃一般,以此衬映自己对伟大救主的无限崇敬。

马利亚的奉献使救主耶稣感到喜乐,因为她向耶稣献上的感恩,使主展望到新天新地的时候,那些得蒙救赎的百姓向自己献上感恩的情景,使主在生前就看到作工的果效,这就激励他勇敢地奔赴十架的征程。

马利亚向耶稣献香膏,也是经过心里的一次转折,她相信耶稣曾预言自己要受难而死,所以预备香膏是为他安葬用的。一般而言,安葬君王时才用如此贵重的香膏,但在她心目中耶稣就是主,就是王,她倾其所有买了真哪哒香膏为耶稣安葬而用。马利亚因着预言而心里忧伤,可她随后听人讲耶稣要作王了,心里便生出希望与喜乐,就要为耶稣作王来献香膏。马利亚献香膏使耶稣看到了赎民向自己献上感恩,就因摆在前面的喜乐而轻看羞辱,救主的心得到了安慰。

马利亚的善行令人感叹!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,至亲生前若感受到孝敬回报,会更加暖心。曾经有位姊妹谈到自己小时候得到母亲无比的关爱,却没有为母亲分担一点家务,她因着现在再也没有机会让父母心里因自己而喜乐就懊悔不已。马利亚使耶稣在生前感到喜乐,尼哥底母和约瑟所献的香膏只能敷在耶稣冰冷的尸体上,香气只能充满墓穴而已,而另外一群妇女想去献香膏的时候,耶稣已经复活了,她们的奉献已经用不上了。

马利亚献香膏如此与众不同,耶稣肯定了她的诚心善行,说:“她所作的,是尽她所能的,她是为我安葬的事,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。我实在告诉你们:普天之下,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,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纪念。”(可14:8,9)这是耶稣对福音要传遍天下的一个确凿预言,由此也可见耶稣对马利亚高度肯定的态度。耶稣很确实地告诉众人,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,不但要讲耶稣钉十字架的道理,还要讲马利亚所作的事,她已经痛改己罪并且实在行道,成为主最忠心门徒的代表。

七次代求

马利亚堪称最爱耶稣的门徒,她曾经历耶稣的七次代求、三次解围,还有使拉撒路复活的极大恩典。马利亚曾经是人们眼中的大罪人,她虽然家道贫穷,却非常爱主,渴慕真理,敬虔追求。但是,有一天她遇到了既有权势又有知识的法利赛人西门,被他吸引,吃了大亏。年少的马利亚第一次踏入淫乱的境地,又因生活困苦,不得已走上用出卖身体来谋生的羞辱之路。可怜的马利亚被罪消除了坚贞的意志,她曾经七次在淫乱的罪中。马利亚自轻自贱,心中圣洁和希望的灯似乎就要灭了。

现今社会也有相似的案例,某个被误诊为患艾滋病的女子,在崩溃中疯狂报复社会,满足自己,残害别人。可见,当一个人感到人生无望,会带着报复社会的心害人害已。马利亚若对人生无望也会成为这样的人。彼得如果没有救主的劝慰:“你回头以后,要坚固你的弟兄”,恐怕他也会自暴自弃。他们都是在生命边缘的人。“压伤的芦苇,他不折断;将残的灯火,他不吹灭。”(赛42:3)救主也不吹灭马利亚心中的希望之灯,而是向马利亚的鼻孔吹入生命的气息,赐给她生命的动力。救主一次次将马利亚从罪中挽回。主知道她的生活环境。救主曾七次责备那控制她心灵和意念的魔鬼,她听见救主向天父上帝为她大声呼求的声音就深受感动。她知道了罪和纯洁的冲突,感受到耶稣对罪是如此地恨恶。她一次次请救主打扫她心灵的房间。救主赦免了她的罪,使她感受到纯洁的爱,她觉得自己过去如同死人一般,基督拯救了她,又赋予她新生命。她对救主献上极大的感恩。

关于马利亚七次听见主责备控制她心灵的魔鬼,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一种是一次性把七个鬼给赶出去,另一种是马利亚曾经七次犯罪,救主七次把鬼赶出去。我经过思考和揣摩后想到圣经中的例证,耶稣曾在格拉森把附在两个人身上的鬼赶到猪群里去,主问鬼的名字,他们回答叫“群”,意思是军团。所以很有可能马利亚的身上有七个污鬼,耶稣是一次性地赶出七个污鬼;也可以理解为耶稣连续七次祷告赶出七个污鬼。

三次解围

在马利亚的心中耶稣是生命的主,然而西门只看耶稣是医生,西门的宴请如同所付的药钱,而马利亚是用生命献上感恩。马利亚家道贫穷又敬虔爱主,她因罪得赦免而感知救主纯洁的爱,她要向耶稣献上感恩的礼物,这也是她去西门家的原因。马利亚本不想去曾欺负过她的西门家,但她因着想见耶稣就忘了周边环境,她因爱耶稣就克制自己,对她来讲她更愿意和耶稣同在。

圣经记载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谈道,这个妇人没有结伴来打水,她不愿意和人接触,甚至为要避免别人对她的鄙夷,她就选择在炎热的中午打水,但她却在这里遇到耶稣。主将活水给她,她急忙回去对城中众人传讲: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说出来了,莫非这就是基督吗?我们看到了她的变化,领受主的爱与真理的活水,就不再躲避任何人,还主动向众人讲说耶稣说出了她一生的事。她曾经有五个丈夫的丑事,这时却全然不顾羞耻地向人宣讲出来,因为她心里爱耶稣,对赐予活水的主的感恩使她忘记了个人的羞耻。而约拿与这撒玛利亚妇人的表现截然不同,所以上帝如果让我们去传福音,我们就不要考虑个人的声誉荣耀,只要顺从圣灵的感动。

耶稣曾三次帮马利亚解围。第一次是马利亚在圣殿门口行淫时被捉拿,她被别人设计陷害了,按摩西律法本应被打死。耶稣问文士和法利赛人:“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,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。”(约8:7)马利亚听了以为在劫难逃,却没有想到从老到少一个个都走了。耶稣怜悯她,对她说,没有人定你的罪吗?她说“主啊,没有。”耶稣说:“我也不定你的罪,去吧!从此不要再犯罪了。”耶稣具有慧眼、神性,能够看到人身上一丝一毫向善的可能性,如同将残的灯火,只要有一点希望,主必拯救。

耶稣第二次为马利亚解围是在她的家里。马利亚渴慕真理,专心听主讲道,她的姐姐马大却因工作繁重而心里愁烦,一边做饭一边发怨言。马大这种烦乱的情绪也传染到今天很多面对琐碎家务的女性,一边劳动一边抱怨。然而这种抱怨并不能起到良好作用,只会增加丈夫的反感。后来马大竟然在主面前发怨言,说:“主啊……请吩咐她来帮助我。”耶稣说:“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,是不能夺去的。”当然,圣工的发展需要马利亚,也需要马大,不能厚此薄彼地看待她们的工作,每个人发挥的恩赐不同,各人在不同领域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服侍主。我们甘心作事都蒙上帝喜悦。马利亚被姐姐误解为不愿做家务,其实她是渴慕主的话语。姊妹们在家里有多重身份,是母亲和女儿,是媳妇和妻子,做家务时是马大,灵修学习时是马利亚,一个人可以兼有马大和马利亚的特点。

耶稣第三次为马利亚解围就是在西门家的筵席上,马利亚为主献上香膏,引起犹大的不满。马利亚为人低调,她自己还不完全明白献香膏的全部内涵。人的智慧和理解力太有限,救主在十字架上向天父祷告说:“父啊!赦免他们!因为他们所作的,他们不晓得。”(路23:34)彼得曾在五旬节劝勉犹太人悔改,说:“弟兄们,我晓得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,你们的官长也是如此。”(徒3:17)施洗约翰喊着说:“看哪,上帝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。”(约1:29)当时约翰也并不完全清楚这句话的全部含义。亚伯拉罕往摩利亚山的途中,以撒询问他,说:“火与柴都有了,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?”(创22:7)柴火都准备好了,献祭的羊羔在哪里呢?亚伯拉罕回答说:“我儿,上帝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。”(创22:8)他说这话时并不清楚这句话的含义。的确,在耶和华的圣山上必有预备,上帝为他预备一只两角扣在树枝上的羔羊,预表救主耶稣。可见,有时说话的人不知道话语的意思,说出的话仿佛往空中扔的石头,不知道具体落在哪里。马利亚也不知道她此刻为什么献香膏。她被上帝使用,顺从圣灵感动去行,打破玉瓶,散出香气,这件善行无法隐藏。打破玉瓶预表耶稣为我们钉十字架而死,散发馨香气息预表基督生命的香气要充满全地,直散发到今天。

马利亚献香膏的行为也透着馨香之气,她奉献所有膏耶稣的榜样激励后人热心奉献,使爱的奉献在历代不断演绎,香气散发出去之后,主的心也欢喜。

然而,犹大却说:“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?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。”(可14:4,5)他卖耶稣时得了三十块钱,他对耶稣价值的判断还不如一瓶香膏昂贵。他的话立时引起其他门徒的共鸣,甚至引起西门对马利亚的偏见,心里更加藐视她,但他却忘了自己是引诱马利亚犯罪的原凶。耶稣治好西门的大麻风,他却开始怀疑耶稣的身份,心想:耶稣到底是不是先知?知不知道这个女人是个罪人?

犹大说,这香膏不如卖三十两银子分给穷人。今天在很多人身上有犹大的身影,他们打着高尚的旗号贪爱世俗,声称多赚钱是为支持圣工。我们要审视自己的内心,如果动机真是如此,主会悦纳;如果动机是贪恋世俗,就不要自欺欺人,欺哄上帝。我们做事情一定要诚实,不要欺骗自己的心,因为圣灵是心里的灯,上帝洞察人心。如果真的以圣灵为导向,就要多祷告,炼净动机后再去做事。但以理在巴比伦、约瑟在埃及都身居高位,他们都是为主而活。犹大只是打着高尚的动机作旗号,私下却偷取银囊中的钱财。主说,常有穷人与你们同在,只是你们不常有我。即使香膏真的卖了三十两银子,贪财的犹大也不会分给穷人。

“何用这样枉费呢?”救主耶稣也可以这么说。离开天庭到宇宙中如灰尘一般的地球上,舍弃君王之命,何用这样枉费呢?况且再看看这些门徒,犹大要卖你,彼得不认你,法利赛人、撒都该人、祭司和官长们都要害你,你何用这样枉费呢?为这些人死值得吗?如果救主想到自己的宝血只被那世代的少数人接受,何用这样枉费呢?

甭说献上一瓶真哪哒香膏,即使我们为主献上生命也值得。耶稣说:“凡为我丧掉生命的,必得着生命。”(太16:25)主要赐给我们永生,为主付出一切都值得。

耶稣向西门讲了两个欠债的人都得恩免的故事,一人欠五两银子,一人欠五十两银子,谁的感恩多呢?西门回答说,多得恩免的感恩多。耶稣说,你断的不错,马利亚献上的感恩多,所以她得的赦免也多。西门领悟到救主的劝勉,以及维护了他的面子,就感恩悔改,成了一位谦卑跟从主的法利赛人。

主的嘉奖

耶稣在地上的生活常常遇到试探和攻击,马大、马利亚和拉撒路姐弟的家。成为耶稣喜爱停留的地方。这里没有试探逼迫和阻挠仇恨,耶稣可以得到喜乐与安息,耶稣也常常住在这里。我们可以把这看作耶稣对马利亚的嘉奖。救主当众表扬马利亚也是对她的嘉奖,耶稣如此行是冒风险的。尼哥底母也曾冒险为耶稣说话:不听本人的口供,不知道他所作的事,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?这一句话使想要谋害耶稣的公会成员们无言以对,他们以后再开会就避开尼哥底母,把他排斥在外。犹大跟从耶稣三年,主从未批评过他,不给他卖自己的借口。但这一次耶稣当众表扬马利亚,给她解围,就引起犹大的嫉恨,认为耶稣在批评他,所以他决定卖耶稣。

基督把首传复活信息的福分给了马利亚。耶稣钉十字架,门徒因此四散,最后离开的是马利亚;第一个见到复活之主的还是马利亚。主的爱激励她成为最敬虔忠心的门徒。

马利亚泪眼婆娑,她在墓门口没有认出耶稣,询问:谁把主的尸体挪去了?她误以为有人认为用财主的坟墓来安葬耶稣太奢侈了,所以把耶稣的尸体挪去,那么,她愿意为主预备一个坟墓,是拉撒路睡过、基督用自己的声音使它空了的那个坟墓。忽然,她听到救主熟悉的声音,就想扑过去抱住他,然而,耶稣没有接受她的敬拜,因为他的牺牲还没有得到天父的认证。耶稣复活之后首要之事应该是向天父汇报他在地上的工作,他面对逼迫试探和责难鞭打都没有退缩,终于完成了救赎计划。然而,救主停住升天的脚步,因为他不愿马利亚无谓的忧伤。基督知道马利亚的忠诚,决心给她嘉奖和关爱,还有谁能有此殊荣呢?

马利亚最终悔改之后,成为敬虔的门徒,就给那些屡次跌倒、自认身陷罪中的人带来希望,他们也可以像马利亚那样成为敬虔的人,用生命向主感恩!

9